所謂有色金屬是指除鐵、鉻、錳等幾種黑色金屬之外的多種金屬的統稱。在自然界103種元素中,有色金屬占64種,是元素周期表中最龐大的“家族”。其中,銅、鋁、鉛、鋅、錫、鎳、銻、鈦、鎂、汞等10種有色金屬被視為“家族”中的“十大金剛”。在當今社會,有色金屬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被廣泛應用于工業、農業、交通、運輸、建筑、航空航天、信息、軍工、醫療等領域。
然而,有色金屬工業是一個高能耗的產業。從有色金屬的礦石開采、選別、熔煉、精煉到加工成材,每一個作業,每一個工序,都要消耗大量的電、煤、燃油等能源。以鋼生產為例。我國每生產1噸金屬銅需開采151噸礦石,露天開采和坑采1噸原礦需耗標煤(即1公斤發熱值為7000大卡或 2.9 X 107焦耳的煤炭)分別為 0.6公斤、 4.55公斤,選別處理 1噸原礦的能耗為 4.4公斤標煤,從銅精礦熔煉成粗銅,每噸粗銅的工藝能耗為1.04~3.3噸標煤,對租銅進行電解,每噸電解的電能消耗相當于標煤35~40公斤。據統計,1994年我國10種有色金屬的總產量為394.52萬噸,消耗電能387.4億度(相當于全國發電量的1/15)、煤炭 897萬噸、焦炭 124萬噸、重油 47.5萬噸、汽油 9.52萬噸、 柴油11.74萬噸、天然氣3586萬立方米,共計相當于標煤2542萬噸(相當于全國煤產量的l/40),位居全國能耗大戶前10名。因此,降低銅、鋁、鎳、鈦、鎂等有色金屬生產中的能耗,會大大緩解我國能源緊張問題。
解決有色金屬工業生產能耗過高問題的途徑有三種:
1)加強管理,嚴格操作規程,減少人為浪費現象。
2)依靠科技進步,改進工藝技術,重視余熱利用。以銅的火法冶煉生產為例。它分為冰銅熔煉、粗鋼吹煉、電解精煉三個主體作業單元,其中冰銅熔煉工藝的優劣則是決定鋼生產能耗高低的關鍵。近年來,采用富氧閃速熔煉工藝,使鋼生產能耗大大降低,比采用傳統工藝生產銅降低能耗達30%。此外,在氧化鋁制備工藝上采用串聯法,并開發出智能控制的大型預焙電解槽,可使能耗降低20%~25%。
3)通過回收利用廢舊金屬,尋求代用材料,減少有色金屬消耗,從而達到節能降耗之效。以再生錫為例。生產100萬噸再生鋁可節省鋁土礦600萬噸、碳素材料60萬噸,而1噸再生鋁的能耗僅為原生鋁的5%,可見重視有色金屬的回收再生,對于減少能耗有多么重要。尋求有色金屬的代替品是降低能耗的一種間接方法。如近年來,采用光纖電纜取代傳統的銅電纜就是一例。45公斤光纖就相當于1000公斤銅線的信息傳輸量,而生產45公斤光纖的能耗只有1噸銅線的5%。所以,積極開發新材料,取代耗能高的傳統材料,也是節能降耗的一個重要途徑。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