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的顏色為何各異
鋁、鐵、銅都是常用的金屬材料,銅在很多方面雖然不如鋼鐵、鋁。但是,銅也有許多優點,是鋼鐵、鋁所不及的。
拿一段電線看看:在“橡皮房子”里,住著紫色的銅。不,更確切點講,是純銅。純銅的顏色才是紫色的。
純銅的導電,傳熱本領最強了。在電氣工業上、是銅“掛帥”:電線、電開關、電扇、電鈴、電話等,都需要大量的銅。現在,世界上每年有50%的銅,是用于電氣工業的。電氣工業上所需要的銅,都是非常純的,一般用電解粗銅的方法來制得。
銅很軟,非常聽話。普普通通的一滴純銅,可以拉成長2000米細絲。純銅就是有這樣的好脾氣,它那么聽話,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它不僅可以拉成細絲,一點也不夸張地說,它還能被打成比你現在看著的這頁書還薄的銅箔,甚至透明,風一吹,就飛起來。
有些樂器也是用銅做的。更確切地說,是用黃銅做的。黃銅是銅與鋅的合金。
我們中國人,在漢朝的時候,就知道制造黃銅了。黃銅是因色黃而得名。其實,這“黃色”只是一般來說罷了。嚴格地講,隨著含鋅量的不同,黃銅的顏色也不同。如含鋅量為18~20%時,呈紅黃色;含鋅20~30%,呈棕黃色;含鋅30~42%,呈淡黃色;含鋅42~50%,呈金黃色;含鋅50~60%,呈黃白色;含鋅60%以上,呈銀白色。工業上所用的黃銅,一般含鋅量在45%以下,所以常見的黃銅大都是黃色的。黃銅敲起來的音響很好,怪不得人們都愛用它來制造樂器——鑼啦、鈸啦、軍號啦……
在一些高大的建筑物前,常常矗立著莊嚴而黝黑的銅像,就是用青銅鑄造的。青銅是銅與錫的合金,有時也含有鋅。很多金屬受冷要收縮,而青銅受冷后卻會“變胖”——膨脹起來。因此用青銅鑄造的塑像,眉目清楚,輪廓正確。青銅也很耐磨。“青銅軸承”是工業上大名鼎鼎的耐磨軸承。紡紗機里的軸承,很多是用青銅做的。
用白銅做的器皿都是光亮閃閃的,很漂亮,而且不容易生銅綠。白銅,就是在銅里加進一些鎳制成的。是銅鎳合金。我國在公元前一世紀就知道制造白銅了。我國古代把白銅稱為“鋈”【Wù】。《詩經·秦風·小戎》中有一句“陰 ”【yǐn】鋈續”,就是用白銅裝飾馬具的意思。在采朝何喜愛的《春渚紀聞》一書中,有所謂“化銅為爛銀”的記載,“爛銀”即白銅。
在明朝李時珍著的《本草綱目》和來應星著的《天工開物》中,則更有詳細的關于用砒礦煉白銅的記載。這種云南出產的砒礦,就是現在礦物質學上所說的“砒鎳礦”。直到十八世紀,白銅才從中國傳入歐洲。那時,德國人學著中國的方法,大量進行仿造。在過去,有人把白銅稱作“德銀”,那是不對的。因為在化學上,銅和銀是不相同的兩種元素,二者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白銅是銅和鎳的合金。和銀只是顏色相近罷了。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