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際黃金市場的演變
國際黃金市場的演變可分為市場結構的演變和交易工具的創新,在理論上可歸入金融創新的范疇,在時間上也和上世紀70年代中到80年代末國際金融市場的創新高潮相吻合。
(一)國際黃金市場演變階段
主要按照市場結構的演變,將國際黃金市場演變分成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1945至1968年,西方工業國建立黃金總庫,把私人交易的黃金價格和官方美元價格聯系起來,據此控制黃金的市場價格。第二階段: 1968至1972年,放棄黃金總庫,建立雙重黃金市場。目的是把各國中央銀行之間的黃金交易和私人黃金市場隔離開來。1972年加拿大溫尼伯格商品交易所試驗黃金期貨。第三階段:1973至1982年,1973年美元和黃金脫鉤,西方主要工業國放棄雙重黃金市場,形成統一的國際黃金現貨市場。其間美國政府和IMF多次拍賣黃金。1975年美國政府允許私人買賣、儲備黃金。為增加黃金市場流動性,1974年COMEX引入黃金期貨,1982年引入黃金期權。第四階段:1983至1992年,金融自由化的浪潮推動國際黃金市場進一步開放,以倫敦為交易中心,蘇黎士為轉運中心,聯結東京、香港、紐約、開普敦等地的全球市場運作模式基本成型。第五階段:1993至今,銀行推出多樣化的場外黃金衍生工具、融資工具。各國央行在管理黃金儲備上更積極地利用國際黃金市場。(待續)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