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的區別不僅僅是樓上幾位說的外頻和二級緩存,架構上有區別,而且二級緩存延遲也不同。
如果不超頻,同主頻性能大致這樣,圖拉丁賽揚<銅礦P3≈圖拉丁P3<P3-S。
這里說明一下排序的原因:
圖拉丁P3和銅礦P3外頻一樣,二級緩存大小相同(都是256K,512K的是P3-S),但是圖拉丁P3不支持雙路處理器并行工作模式而銅礦P3支持;圖拉丁P3的二級緩存延遲時間為1而銅礦P3為0;圖拉丁P3支持自P4開始采用的數據預讀取技術而銅礦P3不支持。換句話說,即使圖拉丁P3在某些方面仍然不如銅礦P3,因此雖然帶有先進的數據預讀取技術,在主頻相近的情況下,也不過是個平手。
圖拉丁賽揚雖然二級緩存和圖拉丁P3相同,但也并非工作在100外頻的圖拉丁P3,因為圖拉丁賽揚僅支持精簡的數據預讀取技術,此外二級緩存的位寬也低。因此即使外頻一樣,它的性能也比圖拉丁P3低,有人做過測試圖C1.4性能仍然稍低于圖P1.13,而略高于銅礦P1G。
P3-S則具有銅礦和圖拉丁幾乎所有優點,并且二級緩存又大了一倍,因此性能是P3時代的王者。當然出貨量和價格是得到廣泛應用的一個瓶頸。
實際當中,diy愛好者常常津津樂道于圖拉丁賽揚的可超頻性,當然采用0.13微米的圖拉丁的確比0.18微米的P3容易超頻,不過那也是在較低主頻的CPU上,實踐證明,C1.2以上的圖拉丁賽揚很難超到和P3一樣的133外頻,只有1.0和1.1容易穩定在這個頻率上。而那個時期的主板分頻技術不完善,如果超到非標準外頻,內存和硬盤等的穩定性就要受到考驗。
圖拉丁賽揚如果工作在標準的100外頻下,雖然主頻較銅礦有優勢,主板物理內存帶寬就只有133外頻下的75%,加上上面所說的一些問題,其實際性能可能還低于高主頻的銅礦p3。
至于樓主的主板693A直接不能上圖拉丁,也沒有這個必要,上P3就可以了,不過要想使這塊主板趕得上815,需要安裝威盛的內存補丁和4in1驅動,這樣才能獲得和815一樣的內存帶寬和硬盤性能。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