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省在廬江發現大型泥河鐵礦,資源量超億噸;發現大型勝崗銅礦,預計資源量50萬噸以上。在霍邱發現中大型傅老莊鐵礦,資源量達5000多萬噸;廬(江)樅(陽)地區有望再探明5億噸鐵礦和數十萬噸銅礦;霍邱地區有望再找到10億噸鐵礦。為此,省政協委員、省地礦局高級經濟師吳玉龍建言我省可抓住機遇,乘勢打造廬樅、霍邱地區新型工礦城市。
吳玉龍介紹,目前,我省已有馬鞍山、銅陵、淮南、淮北四大礦業城市。在我省再打造兩個工礦城市,得益的不僅是礦山企業和城市自身,還能擴內需、推進工業化進程。我省鐵、銅精礦省外購進和國外進口量分別占55%和75%以上,兩個新型礦業城市按每年新增鐵精礦1000萬噸、銅精礦3萬噸估算,將使鐵、銅礦對外依存度降至10%和60%以下,有效緩解礦產資源瓶頸制約。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能帶動水電氣、交通運輸、郵政通訊、商貿、金融、服務等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的發展。
礦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吳玉龍認為,兩地能吸納150萬勞動力,能使我省城鎮化率提高2.3個百分點。廬樅、霍邱地區處于省會經濟圈的南北兩極,兩個新型工業城市的建立,會成為礦產資源相對貧乏的省會經濟圈的資源基地。吳玉龍建言,打造新型工礦城市,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應合理勘察開發礦產資源,鼓勵多元投資開辦礦山企業,統一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嚴格保護生態環境,引導產業多元化發展。(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