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8月10日發布了今年1~7月我國外貿進出口情況。在與主要貿易伙伴雙邊貿易中,中歐雙邊貿易總值3186.1億美元,增長21.1%。同期,中美雙邊貿易總值2454.9億美元,增長18.5%。我與東盟雙邊貿易總值2020.9億美元,增長25.5%。其中,我對東盟出口950.7億美元,增長24%;自東盟進口1070.2億美元,增長27%;對東盟貿易逆差119.5億美元,擴大57.3%。中日雙邊貿易總值為1912.9億美元,增長18.3%。其中,我對日本出口809.2億美元,增長24.2%;自日本進口1103.7億美元,增長14.3%;對日本貿易逆差294.5億美元,減少6.2%。
相關專家表示,目前來看,中歐、中美雙邊貿易均屬正常表現。不過,考慮到近期逐漸升溫的歐債危機及美債問題影響,未來中國同歐美的雙邊貿易增速放緩的可能性較大。
針對前7月的中歐貿易數據,商務部研究院歐洲所專家姚鈴認為,目前中歐雙邊貿易速度總體穩定,“年初時,我們本來擔心對今年整體的形勢可能不如去年,受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影響,貿易增速可能會出現放緩跡象。但目前來看,情況還算穩定。”
不過姚鈴也指出,近期以來,作為歐元區的核心國家——德國、法國也出現了經濟放緩的跡象,基于這樣的考慮,中國對歐出口也難免會受到影響,應該引起關注。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室的馬濤也認為,仔細比較一下去年的貿易數據可以發現,目前歐美內部問題對中國出口并沒有造成太大影響,“但是從長期看,歐美內部的債務問題以及居民購買力下降,都會影響到歐美國家經濟的增長,對中國出口也會產生一定的牽制和影響。”
對于前7月中日雙邊貿易的表現,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張季風分析說:“現在來看,中美、中歐、中日貿易增速都算正常,跟之前預測的數據基本差不多。”他認為,自從日本大地震后,日本國內對重建物資的需求相對增加,因此中國對日出口相對比較多。而由于日本自身的供給能力受到重創,需要一段恢復時間,因此中國自日本進口增速不明顯。對于中日貿易逆差的減少,張季風認為目前的幅度屬于正常范圍,“可以說,中日貿易目前處在平穩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