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開始,美國受金融危機影響最嚴重的領域出現了讓人匪夷所思的現象:建筑工人失業率下降幅度超過1/3。要知道,在今年1月,建筑工人失業率高達22.5%,而這一數據到7月就歷史性地下降到了13.6%,如此大幅的變化在其他領域并不多見。
過去一兩年內,持續的高失業率和緩慢的就業崗位增長讓上述統計顯得頗令人驚訝。不由得讓人聯想到:統計數字也會騙人,因為建筑行業根本沒有復蘇。新建住宅、辦公樓和道路橋梁的投資始終處于近30年來的最低點,為什么建筑行業的失業率還會大幅下降?答案是,年初以來,建筑工人開始逃離這個行業。失業率的分子是行業的待業人數,而分母是就業和待業人數之和。建筑行業的就業工人總數在過去18個月內始終保持穩定。季報顯示,2010年2月,建筑行業就業人數為5500萬人,而上個月,數字依然是5500萬人。倒是待業人數從2010年2月的2400萬人下降到了上個月的1100萬人。
經濟政策研究所(EPI)的經濟學家海蒂?希爾霍茲指出,在房產業爆發性增長的過程中,開發商經常非法雇傭臨時工人,而這些人很難長久留在這個行業。“非法移民不但要面對更高的失業風險,而且很難像本國工人一樣忍受長期失業”。
或許情況不至于那么糟,美國的許多橋梁、堤壩、鐵路和公路依舊需要升級,而這就是產生就業的大好時機。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稱,美國的基礎設施建設“令人難堪”,在2009年的評估報告中,總評為“D”。該協會呼吁在未來5年中,投入2.2萬億美元進行建設,接近政府預算的兩倍。這會為美國帶來更好的公路、學校和航道,同時上千萬的建筑工人將得到工作。
現在可謂時機成熟。目前,美元成本低廉,待業工人充足,也少有私人投資建設。為此,白宮再次呼吁設立基礎建設銀行,重新開展主要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充分利用目前低廉的美元資本。對住宅建設行業的工人們來說,這同樣是一個機遇。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