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期望:“這對于促進中國鋼鐵行業的健康平穩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有利于引導國內外市場對鐵礦石價格預期的形成,引導國內鋼鐵企業降低成本,有利于打破國際鐵礦石巨頭壟斷市場的格局。”
業內態度:“第一步固然可喜,但問題在于中國指數能否在國際上得到廣泛推廣,或者說能否最終得到三大鐵礦石供應商的認可,如不能得到他們的認同,想要中國指數發揮想象中的威力并不容易。”
9月20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和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在北京正式推出“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CIOPI)”。據介紹,該指數將從10月起按周公布,分為國產鐵礦石指數和進口鐵礦石指數兩個部分。
“這對于促進中國鋼鐵行業的健康平穩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對于該指數,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在新聞發布會上充滿期待,“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有利于引導國內外市場對鐵礦石價格預期的形成,引導國內鋼鐵企業降低成本,有利于打破國際鐵礦石巨頭壟斷市場的格局。”
不過,一位不愿具名的市場人士卻對《國際金融報》記者直言,第一步固然可喜,但問題在于中國指數能否在國際上得到廣泛推廣,或者說能否最終得到三大鐵礦石供應商的認可,“如不能得到他們的認同,想要中國指數發揮想象中的威力并不容易”。
值得注意的是,昨日記者采訪中還獲悉,民間的鐵礦石指數并未放緩推出的步伐。蘭格鋼鐵網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其將于今年10月推出自己的進口鐵礦石指數,這也是繼我的鋼鐵網、聯合金屬網、新華社等“民間單位”之后,又一家推行鐵礦石指數的機構。
對于中國鐵礦石指數的頒布,截至發稿,使用普氏能源鐵礦石指數的三大礦商同樣沒有任何表態。
權威性有保證?
今年4月,中鋼協就對媒體爆料了推出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的愿景。8月2日,路透社曾報道,中國指數將于8月試運行,10月推出。但整個8月和9月上旬,業內始終未聞中國指數的相關情況。
據中鋼協昨日官網公告,中國指數確實已經在8月試運行,“目前整體情況良好,數據采集系統運行正常,指數符合市場走勢”。中鋼協稱,“10月起,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將按周公開發布。”
中鋼協介紹,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由“國產鐵礦石價格指數”和“進口鐵礦石價格指數”兩個分項指數組成,均以1994年4月份價格為基數(100點)。為此,中鋼協特意在發布會上拉來了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和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
“這保證了中國鐵礦石指數的權威性。”蘭格鋼鐵網分析師張琳昨日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說,“五礦進出口商會可為中鋼協提供最翔實的進口鐵礦石價格,冶金礦山協會則能確保國內鐵礦石價格數據的真實準確。”中鋼協會長朱繼民昨日也對外介紹,“國產鐵礦石價格指數樣本采集覆蓋了全國主要鐵礦石產區,其2010年產量占全國鐵礦石產量的93%;進口鐵礦石價格指數以會員企業的進口鐵礦石數量和到岸價格為依據,樣本采集覆蓋范圍已經達到進口量的95%以上。”
不過,上述不愿具名的市場人士認為,雖涵蓋面極廣,但加入采用的還是詢價機制(由被詢價方提供價格),那么,中國指數能否體現中國鐵礦石市場的最真實狀態“還有待時間檢驗”。
能被礦商接受?
讓諸多業內人士感到意外的是國家發改委的“登場”。“國內鋼廠的直接領導是工業和信息化部,如工信部原料司下就設有鋼鐵處;作為對外貿易的窗口,商務部主管鐵礦石進口事宜;半官方的中鋼協作為行業自律組織,提供建議。”昨日,一位業內分析師對《國際金融報》坦言,“而國家發改委的表態此時參與到指數事宜中,或能說明,中國鋼鐵行業的生存狀態確實引起了更高層面及全方位的關注。”
對此,上述市場人士認為,官方部門對中國指數的參與或表態可能會阻礙中國指數更大范圍的推廣,“畢竟,三大礦商用你的,中國指數才能得到推廣,并產生效力。但現在,中國指數卻面臨或多或少的公開化和透明化的質疑”。
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分析師赫榮亮也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說,“嚴格講,作為市場交易參考的指數,本就該由第三方來建設,而不是由市場的需求一方來設立。”
對此,周望軍在發布會上明確表示,“這并不是政府直接干預微觀經濟,而是通過建立發布價格信息和指數來引導和調控市場運行,以促進中國鋼鐵行業的健康平穩發展。”
張琳同樣表示,礦商不可能不明白,中鋼協目前編制指數的權威性遠遠超過了其他三大國際指數,“像普氏能源參考的僅是青島港62%的現貨到岸價,MBO的數據來源部分來源于中國的一家鋼鐵資訊機構。”
“另一方面,鋼廠始終是鐵礦石企業的最終用戶。為了保持好關系及今后的盈利,三大礦商可能會在一段時間之后接受中國指數。”張琳進一步說。
盡管爭論不斷,但有業內人士指出,從目前的市場壟斷行情來看,光將中國鋼鐵行業的希望寄托在鐵礦石指數中并不現實,因為沒有人能否認中國鋼鐵行業對鐵礦石依舊處于高位的需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