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歐債危機漸趨平靜,市場都在等待歐洲金融穩定安排(EFSF)這一機制能否在歐洲主要國家獲得議會批準。如果獲得議會批準,未來一段時間,歐債的問題將漸趨平穩,如果不能獲得通過,全球金融市場將再次迎來動蕩,這對全球經濟的復蘇必將帶來重大的打擊。最近一段時間,美元開始走強,黃金和原油都經歷了一次暴跌,雖然目前企穩,但這反映出了目前市場對全球經濟未來的發展依然悲觀,因此美元資產再度受到歡迎。
怎么來看待當前的市場,特別是歐洲債券危機和中國當下的問題,是目前投資者較為關注的問題,為此,本期財富觀察邀請了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金融實驗研究室主任劉煜輝就這兩個問題做一梳理。劉煜輝認為,歐洲金融穩定安排(EFSF)如獲得歐洲核心國的通過,將成為未來2-3年歐債危機的主要解決基石,歐洲統一債券則是一個較好的融資方式,有核心國的信用作為擔保。歐洲更多的是政治的動蕩,只要在政治上把問題解決了,歐洲經濟的前景并不如想象的那么黯淡。
劉煜輝認為,中國經濟在未來將下行,通脹拐點也在未來幾個月將形成。中國經濟目前的減速是主動加被動,主動是因為中央覺得大規模投資出了很多問題,被動是前期的投資已經被消耗光了。目前的減速仍將繼續下去,但是首先必須改變寬松的財政政策。劉煜輝表示,中國其實并沒有自己獨立的貨幣政策,所謂的貨幣和產業政策其實都是從屬于財政政策。因此,劉煜輝認為目前緊貨幣是無效的,只有宏觀政策的核心發生轉變,才會有結構調整的空間。至于地方債的發行,劉煜輝也是不看好的,他認為中國地方債務的解決可能依舊需要中央政府來出錢。
東方財富網:現在世界整體經濟都非常不景氣,你認為是否有二次衰退的可能性?
劉煜輝:目前的二次衰退的表述是和2008年的那次金融危機相比,但是目前產生2008年的危機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從目前來看,經濟肯定是陷入了一個低增長,這是一個很合理的經濟結果。既然是債務危機,當經濟沒有出現新的革命性和創新性的價值因素之前,去杠桿化只能以時間換空間去調整政府的支出模式和家庭的消費模式。在這個過程中,企業是不敢擴張的,就業情況因此也是不太好的。現在只是國家層面的損益表比較差,經濟比較疲弱,微觀層面的資產負債表和2008年的情況相比要改善了很多,現在美國企業的現金流是歷史上最高的水平,當然,這也反映了美國企業不愿意投資。而且美國銀行的現金和儲備也是歷史上最高水平,這也反映了銀行不愿意放貸。這樣一個高現金頭寸的狀況下,不太可能發生流動性危機,這和2008年的危機完全是不一樣的。疲弱是常態,走出低谷是一個長期的事情,看各個國家經濟再平衡的快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