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赤峰市開發礦產資源嚴把企業準入關,要求企業在生產的同時,必須有相應的環保措施同步跟進,鼓勵礦業企業通過應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提高產品質量和采選效率,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贏”。
國慶節剛結束,克什克騰旗環保局環境監測站的工作人員就將剛剛從內蒙古黃崗礦業有限公司尾礦庫提取的地下水、地表水、車間水等進行化驗,監測礦區周圍水質是否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像這樣的水質監測當地環境監測站每個月都要進行一次。克什克騰旗環保局環境監測站站長盧萬龍:“通過我們近半年多的采樣監測,發現他這個地下水咱們做環評的水的水質沒有什么太大的變化,這充分說明他這個防滲墻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內蒙古黃崗礦業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鐵礦開采企業,在選廠建設之初就投資7000多萬元建設了這座庫容達800多萬立方米的全國一流的尾礦庫和一條長492米、最深處達61米的地下連續防滲墻,有效地防止了選礦廢水對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并將尾礦廢水經過大功率水泵運回到車間進行選礦再利用。
有色金屬產業是赤峰市第一大支柱產業,目前規模以上有色金屬采選冶煉企業已經達到117家。自2005年以來,赤峰市就嚴格把握有色金屬企業的準入標準,選擇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符合當地產業結構調整和未來發展方向的礦業開發項目,要求所有礦業開發企業,在生產設計過程中,必須有環保措施同步實行。環境保護必須達到國家各類標準,否則一律不允許入駐。
赤峰市還利用中色、中鋁,中鋼等知名大企業成熟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加快本地產業優化升級,打造綠色產業鏈條。采取減免稅收等措施扶持環保型、循環經濟礦業發展,鼓勵企業積極推動應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提高產品質量和采選效率。
自2005年以來,赤峰市冶金行業累計用于新設備購置、舊設備改造升級、實施新技術等方面的投資超過10億元,高投入也帶來了高產出,赤峰市有色金屬行業回采率大幅提高,冶金行業的增加值由2005年末的46億元上升到了2010年底的220億元,占到了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47%,赤峰市正在成為我國重要的有色金屬戰略接續基地。市委書記王中和:“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事關可持續發展。我們科學處理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走出一條文明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