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天華會計師事務所昨日公布的2011《國際商業問卷調查報告》最新結果顯示,在歐美債務危機日益加劇和國內通脹壓力尚未充分緩解的背景下,三季度中國企業對經濟前景的樂觀指數僅為14%,較前兩個季度下降明顯,較一、二季度下降幅度分別為44%,29%。
訂單量減少最堪憂
據悉,京都天華會計師事務所《國際商業問卷調查報告》是一項對大中型企業的國際問卷調查報告,在中國內地共訪問了300家企業,其中100家國有企業及公用企業,以及200家私營企業,被訪企業的規模由100至1000名雇員不等。
其昨日公布的數據表明,38%的受訪內地企業對訂單量減少最感擔憂,比例居各因素之首。與二季度相比,企業對出口的信心指數回落9%。對于出口型企業,歐洲和美國作為中國主要貿易伙伴,債務和經濟危機影響到出口訂單。根據此前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中國8月官方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中出口訂單降至臨界點以下。
京都天華會計師事務所管理合伙人兼董事長徐華表示:“三季度以來,隨著歐洲債務危機進一步惡化及美聯儲推遲新一輪量化寬松政策,全球經濟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加大,這也影響了中國企業的樂觀度。然而中國經濟依然保持了較為穩定的增長,政策調控的作用也正在逐漸顯現,企業不必過分悲觀。企業在謹慎發展的同時,需積極進行結構性轉型,等待經濟回暖。對于出口型企業來說,可以將視野從歐美市場放回到內需市場并在其他新興市場尋求機會。”
融資成本和人力成本高
根據調查結果,融資困難依舊是私營企業面臨的嚴峻問題。31%的受訪企業認為融資成本高企是限制企業發展最重要的因素,38%的受訪企業認為接下來的12個月融資會更加艱難。
調查數據同時顯示,缺少勞動力將是內地企業未來長期面對的問題,這將進一步推高勞動力的成本。二季度的數據顯示,每100個工作崗位的求職競爭者只有93名,勞動力市場供小于求。因此,60%的受訪企業計劃在未來12個月提高工資,其中8%的內地企業預計工資上漲的幅度將高于通脹幅度。
徐華指出,內地私營企業目前正面對訂單減少、成本升高的雙重壓力,盈利空間大幅壓縮。除了依靠政府的扶持政策,企業也需加強創新能力,開發更有競爭力的產品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