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之家網綜合消息:世行行長寶座被指美國世襲制,金磚國家率先發難。在去年“打輸”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微博)(IMF)總裁爭奪戰后,代表發展中經濟體的金磚五國再次發力,向世界銀行行長由美國人“世襲”的套路發起挑戰,呼吁甄選流程應基于能力而非國籍。
與此同時,正在新加坡訪問的世行行長佐利克則暗示,自己青睞美國人擔任下任行長一職。他表示:“美國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本應在頂尖的國際機構中擁有一席之地。”不過佐利克同時強調,他完全不參與甄選過程。
金磚五國挑戰美國
“把世行行長一職自動分配給美國人的傳統已經過時了,雖然美國還是可以自由推出他們的候選人。”南非財長郭德翰(Gordhan)在上周六的墨西哥二十國集團財長會議期間表示,“世行行長一職,應該開放給各國,并根據擇優的原則選取。”
郭德翰還進一步表示:“是我們打破美國和歐洲傳統的時候了,這一次,我們必須加倍努力尋找共識。”目前,歐美分別“把持”IMF和世行負責人職位。
在墨西哥G20財長會議的間隙,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的財長們會面,并一致同意世行行長人選應向全球所有國家開放。正如巴西財長曼特加所言,甄選應基于才能,而非國籍。
另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金磚國家官員則表示,金磚國家的工作組將討論推舉自己的候選人挑戰美國提名人選的可能性。
“他們(美國)可以提出他們的候選人。”郭德翰說,“但與其讓這場選舉變成一種破壞性的運動,不如讓這次選舉成為一個建設性的進程,讓我們最終可以對候選人達成共識。這雖然是理想化的,但讓我們不妨一試。”
世行行長候選人提名須于2012年3月23日(星期五)前提交(含當日),候選人必須是世行成員國的國民。
此外,候選人須符合以下條件:具有經過實踐證明的領導力記錄;具有管理國際化大型機構的經驗,熟悉公共部門;具有清楚表達世界銀行集團發展使命的愿景的能力;具有對多邊合作的堅定承諾與深刻理解并具有有效的外交溝通技能,在履行職責時能夠秉承公正性與客觀性。
佐利克青睞美國人
目前為止,金磚五國還沒有提出自己共同的候選人,而經過媒體羅列的世行行長人選則是清一色的美國政界官員,其中包括美國前財長薩默斯、美國國務卿希拉里(雖然她一再否認)或者是美國駐聯合國(微博)大使賴斯。
目前正在新加坡訪問的佐利克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如果下一任行長還是美國人,會對世行有利。他辯解稱,美國人并沒有在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地區性發展銀行或者IMF擔任頂級職位。
“我希望美國能夠通過此舉,對國際系統承擔一些責任。”佐利克表示,“在這種考量下,如果有一個很好的美國候選人,那么這對于美國和世行都是有益的。”
佐利克此次離職再次導致了人們對于世界金融機構領導人國籍問題的爭議。在1945年,歐洲和美國之間達成默契協議:所有世行行長都是美國人,而所有IMF總裁都來自歐洲。
這一所謂“紳士協議”在金融危機中受到了考驗。在IMF前總裁斯特勞斯-卡恩倉促離職所引發的候選人之爭中,新興經濟體國家就希望候選人的甄選是基于能力而非國籍。
世行現任行長佐利克在卸任前,于2月26日至28日訪問中國,并協助發布一份名為《2030年的中國》的聯合研究報告,該報告審視了中國到2030年之前面臨的經濟機遇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