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之家網國際綜合消息:希臘債務危機險情趨緩,歐盟當局轉向關注增長。歐債危機爆發以來召開的第17次歐盟峰會較之去年12月峰會有進有退,雖無明顯亮點,但歐洲領導人由一味地強調緊縮轉向財政穩固與經濟增長“雙管齊下”,表明其已認識到在當前時點過度強調緊縮不僅不利于解決迫在眉睫的債務融資難題,還會陷歐洲經濟于更大的麻煩之中。
當地時間本月2日,歐債危機爆發以來召開的第17次歐盟峰會較預想中更早落下帷幕。在第二輪希臘援助方案塵埃落定且歐元區重陷衰退的大背景下,歐洲領導人已開始將目光由兩年多來的持續聚焦危機轉向更關注經濟增長。“我們尚未擺脫危機,但正在翻過金融危機這一頁。”法國總統薩科齊在峰會后的這番表示被一些海外媒體解讀為歐盟當局正在迎來應對債務危機的轉折點。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3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將本次歐盟峰會視為歐債危機的轉折標志可能有些夸大其辭,不過透過這次峰會確實可以看到歐盟當局在治理思路上有所變化。“本次峰會較之去年12月峰會有進有退,雖無明顯亮點,但歐洲領導人由一味地強調緊縮轉向財政穩固與經濟增長‘雙管齊下’,表明其已認識到在當前時點過度強調緊縮不僅不利于解決迫在眉睫的債務融資難題,還會陷歐洲經濟于更大的麻煩之中。”她說,“事實上,從某種意義上說,歐洲領導人也是在改變策略,通過聚焦經濟增長來轉移市場視線,由單純關心問題重重的危機現狀轉向關注可以被描繪得相對美好的未來。”
希臘危機暫渡難關
就在峰會召開前夜,希臘第二輪救助貸款方案最終敲定。歐盟、歐央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攜手向希臘提供總額為1300億歐元的救助資金,全部援款將在2014年之前逐批發放。上述方案的及時敲定基本上可以保證希臘安全渡過今年3、4、5、6月份的償債高峰期。而同樣在2月29日,歐央行亦宣布將推出第二次3年期低息貸款(LTRO),以1%的利率向800家歐洲金融機構提供總額為5295億歐元的長期貸款,放貸量超過市場預期。去年12月21日,歐央行在其首次3年期LTRO操作中面向523家歐元區銀行投放了4890億歐元貸款。至此,歐央行已總計向市場投放逾萬億歐元流動性,銀行系風險至少暫時無虞。
在這種背景之下,本次峰會得以暫獲喘息,有關危機的討論也較之以往峰會有所減少。不過,盡管會后聲明未就擴容及合并歐洲金融穩定工具(EFSF)和歐洲穩定機制(ESM)的問題作出明確表述,但在本次峰會上獲得連任的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對媒體表示,歐盟領導人已同意在3月底之前進一步評估ESM的規模是否足以應對危機,并重申歐元區領導人可能就加強歐元區危機“防火墻”達成共識。與此同時,薩科齊亦表示已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就3月底前決定“防火墻”規模達成一致,并稱“有數個選項可供考慮”。
聚焦經濟增長和就業
希臘危機暫渡難關令歐洲領導人有機會將視線暫時離開債務問題而轉向關注經濟增長。歐洲理事會在其官方網站發布的有關本次峰會的結論公告中,明確提出歐盟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恢復歐洲經濟增長并促進就業。“這需要雙管齊下的解決方案,既包括旨在確保金融穩定與財政穩固的行動,也包括旨在促進增長、提升競爭力以及增加就業的行動。”公告稱。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在會后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增長與緊縮并不矛盾”,要根據國家具體情況而定,是削減開支實現緊縮,還是采取措施刺激經濟增長。陳鳳英認為,歐洲領導人的這種認識轉變令人欣慰。相比于債務問題同樣比較嚴重的美國,歐洲過于強調緊縮的做法不僅激化了社會矛盾,更令市場難以看到經濟增長的未來,投資者因擔心經濟衰退而持幣觀望或索性撤離歐洲,消費者則因為擔心失業或加薪無望而捂緊錢袋,從而令經濟運行陷入惡性循環。“對于任何一個經濟體來說,沒有經濟增長,就意味著無法徹底解決財政和債務問題,這是歐洲領導人一直以來忽略的現實。”陳鳳英說,“相比之下,美國雖然也高調表示要解決財政問題,但奧巴馬政府在行動上自始至終以經濟增長為先,這種通過拉動經濟增長來提升市場信心的方法是營造良性循環的正確路徑,歐洲需要向美國學習,盡管后者的確因美元的霸權地位而處境更加優越。”
本次峰會提出了一系列促進經濟可持續增長的措施,包括擴大在交通、能源和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資,同時建設單一市場、擴大服務業開放程度以提升經濟運行效率,以及解決年輕人失業問題等具體舉措。此外,將繼續實施“歐洲2020戰略”,加強歐盟經濟治理,監督成員國實施財政政策和結構改革。
簽署“財政契約”
除英國、捷克之外,歐盟其他25個成員國于2日上午正式簽署《歐洲經濟貨幣聯盟穩定、協調與治理公約》,又稱“財政契約”。隨后將啟動各國立法機構的批準程序,只要歐元區12個成員國批準這項條約便可付諸實施。按照此公約,歐盟最高司法機構歐洲法院將有權對結構性赤字超過國內生產總值0.5%的成員國進行處罰,最高金額不超過該國國內生產總值的0.1%。簽署國家必須將“財政平衡”規定納入本國法律、最好是憲法當中,并在一年內開始執行。范龍佩稱,這部條約意味著更多的責任和更好的監管,短期內有助于重塑市場對歐盟的信心,長遠來看則有利于加強歐元區財政一體化與經濟治理。
陳鳳英認為,“財政契約”得以在本次峰會上正式簽署是一個重要成果,但相比于去年12月峰會,事實上有關本契約的相關規定其實是有進有退的。所謂“進”,是指公約落實了由歐洲法院擔任執行機構,從而為避免此契約成為一紙空文作出約束;所謂“退”,則是指公約最終沒有如最初預想的將“財政平衡”強制納入各國憲法,這在一定程度上又削弱了契約的法律效應。“不管怎樣,人們應理性看待這一‘財政契約’,它的作用更多是為人們勾畫一個未來歐洲財政穩固的愿景,而這個未來會很遠。”陳鳳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