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之家網訊:精誠銅業靠退稅政策翻身,紅利耗盡今年怎么辦?隨著再生資源增值稅退稅政策的全面退出,再生企業靠營業外收入翻身的好日子將一去不復返。客觀而言,我國的再生金屬行業發展遠景是好的,但行業現狀仍然脆弱。由于缺乏增值稅返還政策的扶持,正規再生金屬企業已陷入與小作坊企業正面交鋒的境地。
通過日前精誠銅業公布2011年年度報告,再生金屬企業面臨的經營困境一目了然。
報告期內,精誠銅業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9.71%,達322,276.90萬元;營業利潤同比減少160.83%為負3,172.96萬元。而由于旗下擁有控股90%的安徽精誠再生資源有限公司,子公司貢獻的利潤記入營業外收入,故精誠銅業的凈利潤盡管同比減少71.23%,但絕對值仍為正數,達2,390.05萬元。
細看營業外收入中“政府補貼”的明細表述:增值稅返還3294.22萬元、收到地方政府對再生資源利用企業的補貼2998.48萬元。僅這兩項就為精誠銅業帶來了6292.7萬元的收入增加。
不過,這樣的好日子已然到頭。據上海有色網了解,由財政部、國稅總局頒布的《關于再生資源增值稅政策的通知》,于2009年1月1日起執行,2009年可返還再生金屬企業70%的增值稅,2010年可返還50%的增值稅,而自2011年1月1日起,再生金屬企業將不再享受再生資源增值稅返還政策。
這意味著上述第一項“增值稅返還”,自明年起,精誠銅業將不再享有。作為2010年的政策補貼,3294.22萬元將是最后一筆記入營業外收入的增值稅返還,除非有新政扶持出臺。而地方政府的補貼協議也是于2009年簽訂,2012年年報能否繼續享受尚不得而知。
綜合來看,再生金屬企業甩掉政策的拐杖顯得步履蹣跚,但作為原材料工業中最能保證資源供應的行業,大型再生金屬企業一定會竭力促進行業整合,這也是任何一個行業開展整合的陣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