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之家網訊:6月多家銀行票據融資負增長 新增信貸此消彼長。雖然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新增貸款投放低于預期,但部分市場人士仍對6月信貸規模頗多充滿期待。業內人士表示,四大行6月新增貸款不到2000億元,但中小銀行當月的信貸投放頗為活躍,新增貸款增長明顯。
中國證券報記者從多家銀行了解到,6月信貸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票據融資大幅下降。與此前票據融資占據新增貸款“半壁江山”不同,多家銀行6月票據融資呈負增長態勢。在減掉票據融資的“虛胖”之后,信貸結構更趨合理。
新增信貸或此消彼長
四大行不到2000億元的新增貸款令市場對“6月信貸破萬億”的預期迅速降溫。“此前樂觀預計6月新增貸款超過1萬億元的分析師現在給出的預期值大大縮水。”業內人士表示,通常四大行單月新增貸款占當月銀行業的三分之一,而照此估算,6月銀行業新增貸款規模僅為6000億至7000億元。
不過,多家中小銀行對這一估算持否定看法。“6月新增貸款的增長還是比較明顯的。”某股份制銀行相關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伴隨5月、6月房地產成交量的有效放大,6月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的增長非常明顯。某銀行人士透露,此前監管機構召集商業銀行開會,要求加大信貸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地方融資平臺、基建項目貸款將成為信貸重點投放的領域。
業內人士表示,按照央行此前確定的全年近8萬億元的新增信貸目標以及3:3:2:2的季度投放節奏,二季度需要完成2.4萬億元的信貸投放,6月的新增貸款規模將達到9200億元。即使考慮到一季度信貸投放略超預期將導致二季度信貸相應收縮,6月的新增貸款規模仍會達到8500億元以上。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雖然大型銀行信貸增長放緩,但中小銀行有望成為信貸投放主力,形成“此消彼長”的局面。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樂觀預計,6月新增信貸仍將在9000億元以上。
多家銀行票據融資負增長
業內人士表示,6月多家銀行票據融資出現負增長,中長期貸款開始發力,信貸結構明顯改善。
消息人士稱,6月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新增貸款分別為570億元、490億元、330億元和500億元。其中,工、農、建三家銀行的票據融資都是負增長。交通銀行、光大銀行等多家銀行的票據融資出現負增長。
某大型國有銀行人士表示,此前受經濟減速影響,實體經濟的信貸有效需求明顯下降,銀行資金無法與優質項目對接,銀行傾向于在月末最后幾天通過票據貼現來突擊用夠信貸額度。“這樣造成信貸月中大幅波動的現象,個別銀行月末最后幾天通過票據融資增加的貸款占全月的60%以上。”
“受流動性緊張的影響,6月銀行貼現率水漲船高,銀行通過票據融資沖貸款規模的現象有所緩解。”上述人士表示,票據融資規模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銀行新增貸款虛增的狀況。
與票據融資規模下降相對應,中長期貸款占比的上升被視為貸款實實在在地流入實體經濟。國家相關部門5月加速項目審批,一般基礎設施項目集中上馬,銀行配套資金將陸續進入。分析人士認為,項目審批與貸款投放之間存在時間差,隨著新批項目的陸續開工,下半年中長期貸款占比有望持續提升。
銀監會主席尚福林近日在陸家嘴論壇上表示,要優化信貸資源配置,切實滿足實體經濟有效需求,要優先保障重大在建續建項目以及“十二五”規劃所確定的事關全局、帶動性強的重大項目資金需求。
中國銀行業協會3日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發展報告(2011-2012)》提出,今年將繼續通過窗口指導來引導銀行合理進行信貸投放,優化信貸結構,尤其是加大對在建續建項目、保障性住房、三農、小微企業和戰略新興產業的信貸支持。
不過,某大型國有銀行人士表示,再次逆周期放貸風險較高,此前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已透支了銀行體系信貸投放能力,目前從資產質量、控制不良貸款反彈的角度看,銀行業無法再承受一輪信貸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