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之家網訊:蓄電池污染難題亟待解決,電池業整治刻不容緩。近日,《鉛酸蓄電池生產及再生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征求意見稿)》對外公布,環保部目前正在征求有關部門和企業的意見。
根據該技術政策提出的目標,力爭到2015年,我國達到清潔生產二級水平的鉛酸蓄電池生產企業及再生鉛企業分別占企業總數60%、70%以上;廢鉛渣全部無害化處置,再生鉛熔煉金屬回收率大于97%。到2020年,達到清潔生產二級水平的鉛酸蓄電池生產及再生鉛企業分別占企業總數80%、85%以上。
這將是對鉛酸蓄電池在生產、回收環節的又一整治重拳。
截至2012年10月,目前全國在生產鉛蓄電池企業有253家左右。
但編制組承認,“蓄電池生產過程的污染問題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特別是數量眾多的部分中型及小型企業生產過程的污染問題嚴重”。
鉛酸蓄電池的主要原料——鉛可回收使用,只要出臺廢舊電池回收的相關產業政策,正確引導市場,或許就能同時解決我國有色金屬短缺和金屬污染等問題。
但我國目前缺乏完整系統的回收體系,這緣于國內廢電池處理行業還沒有建立一套產業化、規?;倪\作模式以及缺乏政策扶持。編制組稱,如果不能盡快采取措施制止這一污染蔓延,其后果將比“白色污染”嚴重得多。
據編制組稱,目前,我國廢鉛資源的回收還沒有全國性的回收網絡,市場不規范,“回收處于一種無序狀態,多家收購、多管齊下,分散經營”的狀態。從事鉛酸蓄電池回收的部門有數以萬計的個體私營收購者、蓄電池零售商和制造企業、再生鉛企業、汽車維修和4S店以及物資回收公司和物資再生利用公司。其中,回收的主力軍是大量個體從業者,其回收量超過一半以上。
即便是回收加工過程中,污染情況也十分嚴重。據了解,一些小型再生鉛廠的回收生產工藝還基本停留在原始的火法工藝,缺乏收塵設施,環境污染嚴重,鉛的回收率最高僅為85%,其余15%的鉛以廢渣或廢氣的形式排入環境。
據編制組介紹,從近幾年全球蓄電池銷售規模來看,2005年全世界鉛酸蓄電池年銷售額為245億美元,2008年達到330億美元,2010年達到400億美元,呈明顯上升趨勢。
我國是一個蓄電池使用大國,全國約有4000萬輛汽車,按每輛車用蓄電池含鉛30公斤,蓄電池使用壽命2年計算,每年需蓄電池鉛60萬噸。另外,我國有電動自行車10000萬輛以上,以目前每輛電動自行車多數使用3或4只鉛酸電池為例,每組電池重量約在12~16千克之間。按每個電池平均使用壽命1.5年計,每年約需蓄電池鉛100萬噸。
中國電池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曹國慶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家應提高鉛酸電池生產、回收處理企業的準入條件。門檻提高后,電池行業將加速整合,以提高整體技術水平和環保水平。
美國鉛酸蓄電池產量與中國接近,但生產企業只有33家(2008年)。日本作為全球鉛酸蓄電池生產國之一,僅有3家大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