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大地震后重新審視人生,對于房屋的投資價值與保值功能產生懷疑,市場形成進一步的觀望情緒。在市場方面,更多地體現在購房者的心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和彷徨,引發了人們對房屋這類不動產的保值能力的思考,喚起了人們對房屋建筑“抗震性”認識。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年后,中國樓市又開始飆漲。炒房成風,二三線城市成開發商的前沿陣地。
2011年3月11日14點46分左右,日本宮城縣北部發生里氏9.0級特大地震,這是日本140年最嚴重的一次地震,地震已經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及經濟損失。不僅如此,日本地震還將對國際尤其是亞太地區的經濟尤其是房地產市場產生諸多不利影響。那么,日本地震對于中國房地產市場將產生什么影響呢?
首先,處在地震帶及附近區域的房價將持續下跌。日本房屋與城市發展部對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奈良縣的購房消費者進行了詳細研究,震后購房意愿由震前的50.4%迅速下降為14.5%,降幅高達71.23%,而對公屋與私人商品房的租賃需求大幅上揚,其中公屋租賃需求由震前的46.1%上升為79.1%,私人商品房租賃需求由震前的2.6%上升為5.6%。
我國位于世界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之間,受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地震斷裂帶十分發育。中國地震主要分布在五個區域:臺灣地區、西南地區、西北地區、華北地區、東南沿海地區和23條地震帶上。
由于地震對于房屋的破壞性是巨大的,加之,地震所造成的房屋損毀不在保險范圍。受日本地震影響,中國處在地震帶及附近區域的民眾的購房意愿將和日本民眾一樣大幅降低,選擇租房生活的民眾將大幅增加。這樣,在需求銳減的情況下,這些區域的房價將在很長一段時間持續下跌。
其次,高層住宅將不再受追捧,將出現銷售難度加大,價格下跌的局面。由于視野開闊、觀景方便、空氣較好、防盜安全性好等原因,很多人愿意買高層住宅。而據日本房屋與城市發展部調查顯示,地震前傾向購買高層與超高層集合住宅的消費者數量,在地震后下降了93.9%,僅占購房人群6.1%比例的購房消費者傾向選擇高層與超高層集合住宅,大大低于地震前16.9%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