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黑洞”
“四兄集團在收購過程中對擬收購企業的或有債務預計不足,導致去年底企業資金運轉困難,對外償債出現困難。”知情人士告訴記者。
與此同時,四兄集團對業主的承諾開始逐一破滅——金山項目開業日期一拖再拖,上海灘商廈、興宇大酒店無法過戶辦理產證,而中華商城項目在出租后卻絲毫未有裝修跡象……這引起了業主的恐慌。
“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這是上月初李衛星被上海經偵總隊帶走時涉嫌的罪名。
“他敗在太著急。”一位曾在李衛星打算收購上海項目時與他有過接觸的人表示,“由于出讓方給出的價格很低,他甚至沒有對項目做盡職調查,就決定買下了。”
去年初,在李衛星的主導下,四兄集團開始收購興宇集團及旗下多處物業。不過,收購的實際出資方撲朔迷離。
雖然頭銜是四兄集團董事長,李衛星本人并不持有四兄集團股份,而受讓原興宇集團股份的也非四兄集團,而是兩位自然人。
記者了解到,興宇大酒店的項目公司為上海亞興實業有限公司(下稱“亞興實業”),上海灘商廈的項目公司為上海浦順房地產有限公司(下稱“浦順房地產”),而中華商城的項目公司為上海興天實業有限公司(下稱“興天實業”),這三家公司的股東均為自然人,與四兄集團、興宇集團并不存在母子公司關系。
李衛星本人除了持有浦順房地產60%的股權,在其他項目公司中均無股份。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上述三家項目公司與四兄集團、興宇集團之間確實存在著某些形式的關聯關系:四兄集團的大股東同時也是浦順房地產的股東,并且在亞興實業和興宇集團出任法人,而興天實業的其中一位股東兼法人則是興宇集團的股東之一。
“復雜的股權結構反映出被收購項目背后可能存在復雜的債權債務關系。”有業內人士認為。
而與收購資金來源成謎一樣,業主購買、租賃上述物業時所支付款項的去向也不甚清晰。
中華商城業主向記者出示的材料顯示,與他們簽訂商鋪租賃合同的公司為興天實業,而收款方顯示為四兄實業。上海灘商廈的業主也向記者反映,與他們簽購房合同的公司是浦順房地產,但收款方同樣是四兄實業。
“業主支付的款項很可能被用于償還項目以前背負的債務。”知情人士透露。
四兄集團一位內部人士也向記者證實,在完成對興宇集團收購后,曾有多位債權人上門追債,這些債務是李衛星在收購時并不知情的。
而興宇集團的工商資料顯示,在這些“或有負債”中,不乏“高利貸”的身影。
一份于去年8月3日簽訂的借款合同顯示,李衛星出任法人的興宇集團曾向一位黃姓自然人借款8000萬元,借款人的聯系地址顯示為浙江溫州。
借款的期限為2011年8月3日至2011年11月3日,月借款利息達到1.8%,合同還規定,如逾期還款,將按每日未還款總額1%計違約金。作為擔保,興宇集團已將公司95%的股權抵押給了借款人。
不過工商資料中并未有這部分股權出質注銷登記通知書,表示該筆借款有可能尚未還清。
這與四兄集團傳出資金鏈斷裂的消息不謀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