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之家網訊:央行官員稱長期限購損害經濟,應用房產稅來取代限購。央行調查統計司發布報告分析德國經濟再度崛起的原因及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啟示。央行稱,當前順差、房價和轉型升級是困擾我國經濟發展的三大問題,而德國在這方面的成功經驗,無疑能夠給我們很好的啟示,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央行稱,長期實施住房限購政策可能損害經濟,應用房產稅來取代限購。
(一)如何應對順差
在 2004 年以后,我國貿易順差持續快速擴大,即使是在2005年7 月21 日實行匯率改革后,貿易順差擴大趨勢也沒有絲毫的改變,這使得我國的人民幣匯率面臨持久的升值壓力,并通過結售匯渠道,形成大量外匯占款,推動物價上漲。巨額順差已經成為當前影響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在解決順差方面,不同的發展階段,德國應對的策略有所不同。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德國順應形勢的發展主動漸進地完成了德國馬克匯率機制改革。1973 年2 月布雷頓森林體系徹底崩潰后,馬克匯率開始浮動。1960~1990 年,馬克對美元的名義匯率從4.17∶1 升值到1.49∶1。總體來看,馬克在1980 年前主動完成了升值的主要過程,并且較好地控制了升值速度。靈活的匯率政策扮演了平滑國內經濟周期、避免外部沖擊的穩定器作用,促進國際收支平衡。而九十年代以后則主要通過加大對外間接投資等方式實現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兩個階段兩種方法在實踐中均獲得了成功。
而與德國幾乎在同一歷史時期出現了經濟高速增長,匯率升值和持續的國際收支順差的日本,則在面對貿易順差和貿易摩擦,以及強大的外部壓力下,采用了不同的對策⑥,放棄了主動改革的時機,屈服于美國的強大壓力,被迫讓匯率大幅升值,形成了一邊倒的日元升值預期,為避免出口下滑帶來的不利影響,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長期實行超低利率政策,造成貨幣供給量快速上升,大量過剩資金通過⑥ 1972~1979 年,日元匯率與經濟增長狀況明顯背離,1979 年日元的貶值幅度達18.8%。1985 年“廣場協議”后,日元迫于壓力驟然升值25.2%,隨后兩年又持續升值26%和28.8%。這直接引發了20 世紀70年代的高通貨膨脹和80 年代末的泡沫經濟,導致日本進入“失去的十年”。16各種渠道涌入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導致資產價格急劇膨脹,形成泡沫經濟,給宏觀經濟穩定和經濟增長帶來了截然不同的影響。
德國的成功經驗啟示我們要解決當前我國順差問題,一方面必須維護我國貨幣政策的自主性,要根據我國的國情和經濟發展狀況,通過主動地、可控地、漸進地方式推進匯率制度的市場化改革,只有這樣才能縮小貿易順差,同時確保我國經濟的平穩運行。另一方面,要加大對資本項目調節力度,積極探索擴大對外間接投資的多樣化渠道,大量轉化運用外匯資產,減緩外匯儲備積累。同時,積極有序擴大對外直接投資,大力發展外匯貸款、進出口信貸、保函、出口信用保險等貿易融資產品,積極推進外匯遠期、掉期、期權等匯率避險工具創新,鼓勵和支持我國企業對外兼并收購。通過這些措施,逐步減少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直至使其轉變為一定幅度的逆差,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貿易順差,實現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二)如何穩定房價
近年來,房地產業一直是我國經濟生活的中心話題,也是我國宏觀調控的重點。2010 年以來,我國采取了限貸、限購等一系列調控政策,目前房地產調控效果正開始逐步顯現,房地產價格開始有所松動。但當前的這種調控方式弊端也是非常明顯,限購政策雖然在短期內可以通過壓制投資性需求的方式來緩解住房供需矛盾,從而對房地產市場起到降溫左右,但一方面這部分被抑制的需求并沒有被消除,一旦限購政策取消且沒有后續政策安排,被壓制的需求可能重新反彈,房價有可能出現報復性上漲,另一方面,限購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傷及了剛性需求和改善型需求,增加了不必要的調控代價。更為重要的是,如果限購政策持續時間過長,房價有可能出現斷崖式下降,從而對我國經濟金融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借鑒德國穩定房價的經驗,我們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改進和完善現行的調控手段:一是加快保障房體系建設。要把住房保障作為政府公共服務的17重要內容,建立健全中國特色城鎮住房保障體系。一方面,要強化保障房建設的硬約束,全面落實政府投入、信貸支持、稅費減免等方面的支持政策,應將各項目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層層分解落實,按照目標任務按時保質完成工程進度。另一方面,要逐步形成可持續的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資、建設、運營和管理機制,形成完整的保障房建設體系。應保證規劃建設和工程質量水平,在保障房分配方面規范準入審核,嚴格租售管理,加強使用管理,健全退出機制。
二是加快推進房產稅改革。應在適當時機退出限購政策,轉而代之以征收房產稅。對于首套房或一定面積內的住房免征房產稅;對于二套房或超過一定面積的住房,征收房價市值一定比例的房產稅;對于三套及以上住房,將征收房價市值更高比例的房產稅。總之,通過合理的累進稅制,有效打擊投資性需求,同時又較好地保護剛性需求和改善型需求。
三是豐富差別化的信貸政策。效仿德國的做法,要繼續支持和鼓勵剛性需求和改善型需求。對剛性需求,首付款比例應繼續調低至30%,并執行較低的長期固定利率。對于改善型需求,首付款比例可調高至40%-50%,同時執行合適的長期固定利率。對于投資性需求,不予信貸任何支持。
四是建立和健全相關法律體系。加快建立科學的房地產價格和房租評估體系,建立和健全相關法律體系,從法律上明確規定,房價或房租偏離“合理”水平一定幅度,房屋的賣方或房屋的出租者將被處以高額的罰金,甚至處于嚴厲的刑法。
(三)如何轉型升級
金融危機后,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中心任務。
為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中央和地方政府出臺了包括節能減排、振興十大產業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對這些政策措施分類可以發現,總體來看,倒逼企業轉型升級的居多,支持鼓勵企業轉型升級的偏少。在企業資金、人才和技術條件尚不具備的條件下,過分強調倒逼機制對轉型升18級的重要性,政策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就可能會發生異化。比如,各級政府為突擊完成中央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往往采取拉閘限電方式,這對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產生較大影響,一些企業轉而采用購買發電機自行發電,這不僅沒能真正完成節能減排目標,而且還增加了企業經營負擔。
要真正推進和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我們認為要借鑒德國的做法,更多出臺支持和鼓勵性的政策措施,以創新為抓手,以創新促轉型,具體說:一是要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法,加大對企業自主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鼓勵企業自主創新;二是要通過增加財政投入、減免相關稅收、加大信貸傾斜等各種優惠政策措施,引導和鼓勵企業加大研發力度,加強自主創新;三是要積極引入二元制職業教育,調整大學科目設置,推動產學研一體化,幫助企業培養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