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談及抽檢結果對于燃油標準提升的促進作用,魏卻難以預估,“車企一起來做這件事,是希望對國內的成品油市場心里有個底。”
他介紹,在我國,甚至每個省份之間、城市和農村之間的油品也存在差異。
據了解,目前國內市場的煉油技術以中石油、中石化為主,在山東等地區也有地方的煉油廠。但因為油品的質量涉及到很多環節,從出場到運輸再到存儲,會造成不同的煉油廠之間的質量差距。
“但是現在排放標準對他們都是有要求范圍,比如柴油國III標準對于硫含量的要求是小于350PPM,但是現在的實際情況是有很多油品都難以達到。含硫量有的是400-500PPM,有的甚至上千。”
對此,農工黨中央認為,應盡量縮短油品質量升級的過渡期,不能任由油品質量升級的“過渡期”成為“空白期”。如果不能一步到位,也應制定合理、可行的過渡方案。同時理順機動車設計生產制造、石化生產和儲運供應等相關方面關系,并盡快研究確定全國油品質量升級的具體實施時間表。
廣東油氣商會油品部部長姚達明認為,國家相關部門應該制定一套國標實施路線圖,“比如日本對油品如何升級是有一套路線圖的,把這個公開后大家就清楚了每年要做什么。”
湯大鋼表示了相似的意見,“由于GB17930-2011《車用汽油》已經發布,所以車用汽油從國III升級到國IV的時間表已經確定。但升級到國V的時間表還沒有確定。建議盡快制定并發布國V汽油國家標準,給生產企業充足的時間進行產品升級。”